关于做饭这件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3-07 19:21:34

味觉是要从小培养的。

如果说有一种味道是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一定是妈妈的味道。从记事起,我妈做饭好吃这回事几乎是公认的,不论是自家过年请客还是去堂哥家帮厨,总会得到好评。我妈做饭好吃不是说技巧有多高深,也不是能做多少大菜,她是很擅长于将家常的菜做得用心,在贫瘠的生活里也能把吃饭这件事变成我的期待。

小学六年级之前,我们一家一直住在农村老家。我妈自己种菜,可以从春天吃到到冬天。我小时候一直对土豆和小白菜蜜汁钟爱,据我妈说,这两道菜估计我吃一辈子也吃不厌。种下的土豆抽芽之后如果不掐掉多余的枝叶的话就会长成小土豆,这是我的最爱,虽然剥皮有点痛苦,但妈妈总有办法。小土豆挖出来以后放在台阶上晾干,表皮会自然裂开卷曲,用摔破的瓷碗碎片就能轻易刮落。小土豆炖汤最好吃。一点猪油混着油渣烧热,下小土豆炒,然后加水炖,起锅前加盐和葱花,土豆软糯香甜,我可以吃好多个,再用汤泡一碗饭,虽然不消化,可是好吃是真的。大土豆多是炒来吃,切丝是清炒,切片的话就会炒到土豆片表面发黄变焦,加一点辣椒酱炒匀,我就可以只吃这一道菜。我妈种的小白菜在五六月份长成,非常清爽可口,一点没有涩口或者是嚼不烂的感觉。

等到七月份,番茄就熟了,中午的时候摘回来的番茄都被晒得滚烫,没有冰箱,我妈从井里打上一桶水,把番茄泡在水里,冰镇效果一级棒。生吃的话我喜欢小一点儿的番茄,大的我妈会把它们去皮切片,撒上白糖拌起来,等到了晚上乘凉又是一道甜品。天一热我妈就开始做米酒了,糯米洗净浸泡一天,到傍晚时分上锅蒸熟,刚蒸好的糯米又香又有嚼劲,我妈用小碗盛一碗给我,拌上她做的咸菜我也能吃饱。等糯米冷下来,就拌上酒曲,加一点开水,放在瓷盆里,中间挖出一个洞,然后盖上盖子静置两三天。等到中间的洞冒出酒来,米酒的香味飘出,就好了。农忙时分,早餐通常是煮好的温米酒配上我妈蒸的包子。小时候我最喜欢我妈蒸包子,醒好的面我可以揪一块下来当橡皮泥玩,每次我的人偶还没捏好,我妈的包子就已经包完了。包子馅总是猪肉榨菜的,猪肉的香里混着榨菜的爽脆,尽管包子的尺寸惊人,我也还是能一口气吃掉两个刚出锅的包子。一笼屉包子可以吃好几天,但保鲜是问题。我妈就把包子放在竹篓里,然后系一根长绳吊在井里,好几天也不会坏。有时候晚上来不及去地里摘菜,我妈就会擀面做面片汤吃,擀得薄薄的面皮切成菱形,咕嘟咕嘟煮好撒上葱花,那个味道我现在都还记得。

与我妈热爱种菜不同,我爸极其喜欢种花种树。小小的院子里种了两棵葡萄树、一颗柿子树、两颗橘子树、一颗无花果树外加一颗栀子花树,其实桃树也种过,只是没有结果便砍掉了。除此之外,院子里还种着许多夜来香和鸡冠花。我们家的葡萄每年都结很多很多的果,果实在七月就长得很大了,只是还是青的,于是每天早上我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葡萄藤下张望,仔细检查有没有红了的先驱者。如果发现有一丝红色,便搬来凳子站上去,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吃掉,边吃边盼望着:葡萄葡萄,快点熟吧。等到了八月,几乎是一夜之间,葡萄变红了,我又开始苦恼:红的太多太快了,我要怎么才吃的完呀。等到最后一颗葡萄被我吃完,柿子就黄了,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头很好看,最上面的柿子我摘不到,总是被鸟儿给吃掉。我们家种的柿子是硬柿子,削皮后吃又脆又甜。但我爸妈喜欢吃软柿子,于是他们摘下柿子后就盖上一层棉被放在床底下,等到变软了再拿出来吃。无花果树是在我大约三年级的时候种下的,我很好奇无花果是真的不开花就会结果吗,于是天天跑去看它。等到有一天它真的结了果,我就相信了这一回事。于是又开始期盼着这唯一的一颗果实快点成熟,让我尝一尝无花果是什么味道。可是我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等到果子红了的时候鸟儿就抢先我一步吃掉了它,后来无花果树再也没有结果,爸爸就砍掉它种了橘子树。我在家的那两年,橘子树结出的果总是又小又酸,我就不爱吃橘子,后来等到搬家去了镇上,橘子就长得又大又甜,可却没有机会吃了。栀子花树是从我很小的时候就种下的,每年夏天开出的花又大又香,村子里的女人们总喜欢来我家摘一朵花戴在头上,我在离家以后就再没见过开得那样大的栀子花。栀子花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我印象中三四岁的时候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栀子花树的叶子就被冰了起来,我总喜欢去把叶子上的冰块剥下来,数冰叶子上的脉络玩,我妈就会怪我又弄湿了手,便带我去灶头前烤火,顺便丢两只红薯到炭火下焐着,冬天的红薯又香又甜,我都记得。

等到我实习,开始自己租房子住,就算开启了厨艺生涯。不知是不是得了我妈真传,刚开始做饭,味道也没有很不尽人意,加上自己有兴趣,便开始学着做更多的菜。实习的时候我住的离医院远,冬天天不亮就要起来,裹着厚厚的棉袄走很远去坐公交,下班后就在家炖火锅吃。在超市买来的打折卤牛肉,切成小块加火锅底料炒,然后加开水入砂锅炖至软烂。一次炖好放在冰箱里,要吃的时候挖一点出来加自己喜欢的配菜炖火锅,菜吃完后再下一包泡面,再冷的天也能吃到额头微微出汗。工作后有了收入来源,可以买好一些的食材了。依旧是冬天炖火锅,我会买新鲜的牛腩或者羊腿,切成小块后冷水下锅煮开,洗净浮沫,油锅里煸香葱姜蒜花椒,再下一勺剁碎的豆瓣酱小火炒至红油析出,就下肉块大火翻炒,炒到肉块表面微微发黄,再加开水入砂锅炖,炖的过程中加两颗八角、一把小葱结,味道会更好,炖好后放在冰箱,随吃随取。吃羊肉火锅时,把从家里带来的干豆角用开水泡着,豆角会焕发出全新的味道,油锅烧热后,下几头蒜爆香,然后入胡萝卜块翻炒,接着加几勺炖好的羊肉和汤底煮开,再放入泡开的干豆角,加两勺自制的牛肉酱进去,汤顿时变得浓郁,豆角吸饱了汤汁却依旧保持着嚼劲,某些时候比羊肉更受欢迎。冬天一吃火锅就想不到减肥这回事了,胖就胖点吧,谁让火锅好吃呢。

只要是时令的食材,我都喜欢吃。深冬的红菜薹炒家里带来的的香肠,春天的笋子随便炒炒就足够美味,夏天的拍黄瓜就算天气再热也能调起一点食欲,秋天的时候我最爱做螃蟹,做好的香辣蟹,就算是蟹油拌着饭也能吃一碗。所以做饭好不好吃,食材也很重要,但再如何也比不过自家地里种的。除了自己做,我也喜欢出去吃。因为是舌尖一二季的忠实观众,去了广州我就想着喝早茶,不过说起来舌尖里一闪而过的天门蒸菜看着还没我妈做得好呢。有时候在外面吃到好吃的,回家便要复制出来,味道总还八九不离十,到现在也越发不爱出去吃了,因为没有什么吸引力。

除了吃,我还喜欢看做得好的美食纪录片和视频。《舌尖一》早已封神,除此之外,《寻味顺德》、《小海鲜》也很好看,是在肚子饿的时候随时就能点开看看解馋的存在。我很喜欢的《小森林》除了治愈外,也能下饭。看着女主种下食材、获取食材,再变成美食,总能让我产生回家种地的想法。生活在城市,四季已经不太能让人明显感知了,就算是冬天也有人露大腿,一年到头,菜市场里来自温棚的蔬菜好像都没有变过样。在聊天中胡乱吞下的米饭,也没有想过它是如何经过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变得饱满可爱。到如今我也只能尽力将饭做得精致可口,才能算得上不辜负。有时候忙活了半天,为的,不过就是那入口时的欣喜啊。

可能回忆很飘渺,但人的感官会一直将记忆锁住。三时三餐,一蔬一饭,认真对待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所有的喜乐哀愁,都会在咀嚼中咽下、消化。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