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泉州的惊天秘密,99%的泉州人却都不知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03 04:10:28

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

然而,无论是泉州人与否的你

确定真的熟悉泉州么?



历史上有泉州人当过皇帝?

闽C为什么是闽C?

泉州古城中居然藏着这些神秘的……

你都知道吗?


城西有张“弓”


高空俯瞰泉州市区古城区城西环路和西街地段

像一枚中国党徽嵌在其中

又仿佛是一把拉开的弓

在“弓”的里头

是泉州最为古老的红砖厝

我们骄傲地称这个色调为“泉州红”




历史上有泉州人当过越南皇帝


历史上曾有两位福建晋江安海人做了越南的皇帝

他们分别是李朝的李公蕴、陈朝的陈煚





闽C为什么是闽C?


代码A到J编排规则是按各市地理位置

从省会福州开始

顺时针沿海向南到漳州向西转到龙岩

再转向北到南平

最后向东到宁德,形成一个圈





泉州适合蓝花楹生长却很少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泉州很多地方都曾引进蓝花楹栽培

然而如今泉州却鲜见蓝花楹

或许跟闽南民间对紫色的审美忌讳有一定关系



中国首个归国华侨高档别墅区在泉州

“华侨新村”是中国首个归国华侨高档别墅区

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最初的住户以印尼及菲律宾归侨、侨眷为主

据福建泉州《1949-1985年大事记》中记载

为了安置回国的归侨和侨眷

“1955年,始建华侨新村,历经数年建成5排48幢花园别墅建筑群。”




田安大桥

有人说人生就像田安大桥

总找不到出口

讲真,这就是一座泉州人不会走

外地人不敢上的桥

田安大桥,想说爱你不容易!




丰泽广场“WIFI” 信号强


泉州的丰泽广场停车场俯瞰之下

排排车子竟像一个巨大的 wifi 符号

网友戏称为泉州信号最强!最大!的WIFI!




千年洛阳桥,暗藏一把“枪”


泉州洛阳桥建于北宋

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

航拍之下发现取景框中的桥梁和中亭小岛构成了一把枪的形状


摄影 陈起拓



田安公园的“猴脸”


泉州田安公园里

小广场和步游道构成了猴脸图案




泉州“山线绿道”示范段


泉州的“山线绿道”示范段

其中的夜光漫道为全国首创



顺济大桥


顺济桥始建于南宋

位于鲤城区晋江江面上

是泉州古城区较大的宋代城市建设文物遗址


顺济新桥和顺济旧桥(断桥处)相距不过百米



泉州西湖公园心形岛


泉州西湖公园心形小岛



泉州各县市因何命名?


泉州因泉山(北山,清源山)而得名。

鲤城区:因古城形似鲤鱼得名。

丰泽区: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

洛江区:因其辖区内有国内外著名的洛阳古桥,且境内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洛阳江。

晋江:因晋江而名。

石狮:相传隋代此处有一名凤里的风穴,后建凤里庵,庵里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来来往往的商旅,以石狮为标记,久之成惯称。

南安:因县有南安江,取以为名。

安溪:原称清溪,溪水清澈而名,后有“盗起”,改今名。一称“溪流清莹,顺下好驶。”所以称为安溪~

惠安、德化:祈福祥瑞的地名。

永春:原称桃源,以境内草木茂盛,四季如春而改名。

泉港:其辖区内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新港,故取区名为"泉港区"。





这样的泉州你都见过吗?


俯瞰围头村的养殖区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洛江虹山油菜花田


泉州市南安水头与晋江安海交界处的农田

好似一盘春天的调色板

摄影 陈起拓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一角


航拍德化雪景

摄影 陈起拓


泉州湾湿地

摄影 陈起拓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是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

摄影 陈起拓




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两侧有许多以马赛克装饰的立柱

每根柱子上都拼出色彩鲜艳的

“闽台缘”三个字的图案



红砖厝如何成为泉州建筑的代名词?


相传,唐五代时期

闽王王审知妃黄厥系惠安后边村人

闽王对其宠爱有加

因而特许其按皇宫的规制和外形在家乡兴土木

从此,“皇宫起”便成为

当地建房兴宅趋之若鹜的模仿样式

进而向外传播

影响了漳州、厦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




面线糊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来到泉州一个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急得团团转,实在想不出弄什么吃的招待皇帝。


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秀才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早前剩下的猪骨头和鱼刺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找出一把面线碎和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


乾隆吃后,感觉味道十分鲜美,马上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秀才妻子立即回答,这是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听了大大赏赐这个巧媳妇,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




榜舍龟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孙清水、孙榜父子在永春五里街开了家小吃店,专营糯米龟和花生汤,生意十分红火。


时任永春州官的叶绍芬在东门外租房,聘请私塾先生,让弟弟绍本苦读候考。绍本游手好闲,常到孙家赊龟,几乎天天来食,孙家父子慑于权势不敢得罪,久而久之也成为老主顾了。


有一年元宵,叶绍本因贪色被打,回家被私垫先生拒之门外后,孙榜父子收留了他。经这一回,绍本终于悔悟,改邪归正,发愤读书,并仍常去孙家闲聊吃龟。


一年后,绍本上京应试,竟中了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3年后,叶绍本被委任为福建学政,到永春主考乡试,便特意前往孙榜店中还清旧账并品尝久别多年的糯米龟。


其时孙父已去世,孙榜的小吃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于是叶绍本故意坐着官轿,带着众秀才,一路鸣锣开道到孙榜店中,以糯米龟祭祀孔子,并要秀才们尝一尝糯米龟配花生汤的滋味。


此举顿时在山城引起轰动,围观的乡民都说孙榜显贵了,应尊称为“舍人”。从此,永春五里街这家小吃店做出的糯米龟就被称为“榜舍龟”。




牛肉羹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传说南宋景炎三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四月宋瑞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昺为帝。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他们时而居住在船上,时而上岸觅食,处境十分狼狈。


一天,陆秀夫领着少帝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家中惟一一条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如今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


面对此景,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俩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由于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少帝饱餐一顿。


宋元两军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南宋灭亡。但由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经那农家父女改进后在民间流传下来。


到了明代,随着番薯从吕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绿豆粉成了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这种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烧肉粽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中国人吃粽子由来已久,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楚国忠臣屈原投江,祭以五角丝角条后演化为粽子。也有说唐明皇爱杨贵妃,为玉环与梨园弟子用小弓箭射粽,谁射中就赐谁。


泉州粽子的形成是在南宋。传说陆游到福州做官时,带来了“艾香粽子”。这种粽用艾叶浸米裹制,吃来肉味独特。


陆游走后,粽子的制作方法就由一位在陆家当差的泉州人带回泉州,并加以改良,最后演变成了品种多样、深受海内外欢迎的风味小吃。



鱼仔粥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相传欧阳詹年轻时曾在南安九曰山岩下搭建草棚读书。有一次,家中带来的粮食已尽,只好等待其兄为他送粮,岂料祖母亡故,举家吊孝,无暇送粮。


饥寒交迫中,欧阳詹猛然想到可以去金鸡溪边钓些小鱼充饥呢?怎奈他在寒风中等候许久,连一条小黄鳝都不曾上钩。


欧阳詹只得升起篝火,采摘野菜倒入陶罐中煮。突然,从溪中跳出一条红鲤鱼来,“扑通”一声落入陶罐中。欧阳詹便抓了一把海盐加入汤中,不一会鱼香四溢,让饥火中烧的欧阳詹好好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之后,欧阳詹就喜欢到金鸡溪边垂钓,并用陶罐熬成鱼汤。当时九曰山盛产糯米,欧阳詹就将吃剩的糯米倒入汤中,另外加入少许香菇、芹菜、姜丝和辣椒,使得味道更加别致。


唐贞元八年,欧阳詹高中进士,并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鲤鱼跳入陶罐成了民间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显蛔,而欧阳詹当年无意中做成的鱼仔粥经后人改进也成了富有特色的泉州风味小吃,并沿袭至今。




湖头米粉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过诞辰。


快马传消息至安溪,、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


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王也不少,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李光地童年时曾在东岳庙学过做水粉。


他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


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他用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的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海蛎煎的由来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宋徽宗时,河南开封将门之子张蕴出征安南,在同安吃到泉州东石蚝仔汤后很兴奋,就命人用蚝与绿豆粉做成羹慰劳士兵,这是蚝仔煎制作的初始阶段。


明万历二十三年,陈振龙从吕宋岛带回了番薯种。翌年,广东、福建受灾,番薯成为推广救灾品种,吃不完即制成番薯粉。同样,礁石上的蚝仔,也被挖剥来充饥,数量不多的人家,则将其与番薯粉蒸煮煎炒。


至清代,闽督李鹤年吃到的蚝仔煎已发展到了掺入少许的葱花蒜丝,配上鸡蛋、肉片,煎熟后,再以乌醋、椒辣、佳酱(甜咸均可)拌和。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泉州大街小巷看到的蚝仔煎。



泉州的这些秘密你都知道几个呢?

有没有其他的想要和我们一起分享下?




via:泉州大小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