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门人(新市区往事)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13 18:06:04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看戈壁滩,后看鬼门关。这是过去河西走廊广泛流传的一首民谣,意思是人奈何不得天,进退都是眼泪,关内活不下去,不得不向关外逃。其实嘉峪关的宏伟只是一种表象,人心才是真正的“关”。







如今,嘉峪关城楼下面,游人如织,车流如潮。赏历史风韵,追远古往事,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很少有人去剖析故人“没人烟,鬼门关、泪不干”的叹息。1938年,一个名叫孙健初的地质学家牵着骆驼从这里出关,发现了玉门油田。






2013年春节前夕,我与家兄一行三人驾车由此出关前往玉门油城。






过去的老路要从东站中间穿行,铁路道口遇上火车还要等待,现在直接绕过东站钻桥洞直达玉门。






玉门油田交通大巴频繁来往在80公里的酒玉专线上。







这条老公路看着还是那样亲切。许多年来,交通事故也发生了不少。







古老的白杨河村,距离油城最近的一个村落。早在上世纪40年代,这里的村民就经常在油矿检查站大门前卖菜、交易生活用品。







50年代玉门油矿设计院规划出台,划分检查站以下南站以上南北四公里,东西三公里半为新市区。这也是三公里半名称的由来。三公里半很早时候就是墓地,后来也被用做刑场和民兵训练的场所。玉门最大的墓地在南站铁路以北,被称作石油新村。每逢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扫墓者纷至沓来,场面十分壮观。






前方树林叫青年林,世界上生长最慢的树林。20年前我离开玉门时,这些树木就这么大。






车子快到技校时往右下拐,这条路过去被命名为东五路。






昔日老建筑墙上图案依旧清晰。这个建筑的顶部和酒泉疗养院老楼很像,酒泉疗养院建于50年代,那个院子最早是军阀马步芳的堂兄马步康的私人花园。老油城饱经风霜70余载,留下的民间故事数也数不清。如果我们不积极去努力挖掘、搜集,只能任其不断流失或深埋地下了。












玉门物资供应处原名器材处,这里分别是总库和机关楼。







路边是油建公司住宅楼,油建公司过去名叫油田地面工程处,这个单位的骨干力量早期主要由组成。







前方大楼为原新三校教学楼。







机械厂大门。来到这里时,正赶上机械厂员工下班。这个厂是我国石油工业最老的石油机械专业厂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中国的第一台500型压裂车在这里诞生。








1970年跑步上长庆,厂里连人带设备搬走了不少,有的车间工房都搬空了。就在这样情况下,厂里想方设法买来配件,自己造出了620、630机床。1987年首批抽油杆出口东南亚,1988年正式命名为甘肃省一级企业。







机械厂大门对面的家属区。以前对面楼房前是个酿皮子摊位,摆摊的大妈性格很开朗,汁子装在一个大茶壶里。我们经常和她开玩笑:“来一碗纯纯的面筋”。“你把面筋吃完了酿皮子咋卖?”中午下班,大门口摆着热气腾腾的酱肉盆子,食堂刚出锅的酱肉真香。当时学徒工工资太低吃不起,下班路过时能闻闻味儿也挺好。







马路边上过去布满了商店和饭馆,玉门最好吃的两家杏可娄都在三三区以下,一家在电影院附近,一家就在这里。有一家饭馆还推出了十八罗汉席,招牌就立在门口。很多人都觉得很好奇,向往能品尝一下,可是兜里没钱只能望而心叹!万事达的火锅也火了很长时间。








这些楼房是90年代修建的,质量很好。过去经常来这里到同事和师傅家里做客。当时周边还有很多排平房,通院子的比较多。伙房里经常丢东西,有的贼娃子偷个清油直接连缸抬走。








繁荣时期,玉门油城有四大怪: 楼房斜着盖,姑娘比小伙坏。自行车比汽车快,白衬衣穿在毛衣外。看到今天的萧条景象,从感情上讲真觉得有些可惜,心情很复杂......








玉门三中校园,现在变成煤厂了。要过年了,新主人正忙着贴对子。

























看到学校就想起很多同学,在玉门60-70年代出生的,家里取名中间字是玉的特别多。比如:玉生、玉民、玉荣、玉喜、玉红、玉矿、玉庆、玉兵、玉英、玉花、玉雪、玉梅、玉兰、玉龙、玉凤、玉虎、玉琴等等,有些是家里辈分传到了玉字辈,我想有些也与玉门出生有关。还有中间是矿字的:矿生、矿喜、矿荣、矿红、矿民、矿玉等等。








亲切又熟悉的马路,曾经不知走了多少回?平时上下班,三三区看电影经常走过的路。







鸭白石的迎宾楼,过去这里也很热闹,在这里还吃过两次席。







人民医院上面的一家私人诊所,建筑依旧完好。






鸭白石东路边住宅楼,过去这里丢自行车很厉害。一位朋友来这里下围棋,出来车子就不见了。













这个迎宾餐厅也历史悠久,早期是国营的小食堂。后来私人经营,2005年在这里还吃过一顿香辣蟹。当时三三区糖烟酒商行经营着一家小肥羊火锅,味道不错。








双马路三三区到南站那条路,也叫西路、建设路。以前左边是三三区派出所,右边是照相馆。这个路口,那些年的招手停夺去了好几个人的生命。







三三区邮局,油城繁荣时期经常是人满为患。旁边有个土产门市部,过去春节前经常来这里看烟花爆竹类商品,三台那个土产门市部烟花也很全。







这条路是过去叫东运路。







继续返回东路上行,这个鸭白石小区依然完好。当时入住了很多单位职工。








这条路我们习惯叫东路,其实是东一路,新市区商店公交车站那个是东二路。







党校、电大,后来叫培训总校。有一年这个大院里开了一家舞厅,也红火了一阵子。







新市区安全路六村,过去运输处住宅区,现在变成了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东面相邻着五村和四村,向西双马路过去是七村。最早的一、二、三村在四村对面向南延伸,当年王进喜就住在新市区安全路三村11号。






远处是特油公司招待所和职高舞厅,昔日这里楼房林立,根本看不到炼塔和眼前景物。






地窝子旧址,当时是通院子带伙房,居室一间半结构,很多油三代在这里诞生。很多人后来在自家院子里加盖了玻璃顶棚,空间宽敞了很多。虽然花了不少钱,赶不上世界变化快,没住多久就搬走了。







这里过去有个姓白的小头娃,小伙子特别有趣,大家很喜欢逗他玩耍。这是他家的商店,当时这里很热闹,生意也不错,门口经常蹲着一排待业青年在抽烟喧荒。






这个收购站的围墙很有特色,墙体由180公斤油桶劈开围成的,假如有一天不干了要搬迁很方便,围墙也是可以带走的财富。








新一校对面,这个位置是运输处卫生所后面平房旁边。在玉门时,能住上楼房是一种期盼。我家搬进楼房,已经是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五村、六村各式各样的平房都住过来了。记得当时我和一个朋友往新楼房搬运缝纫机,横着抬不舒服,竖着走也别扭。一个过路的老工人看到说:“小伙子,这个活不是这么干的?放下来”。话音未落他扛起缝纫机,脚下一溜烟的就到达了目的地......那时候,50多岁的老汉干起活来比20几岁的小伙子还厉害,到底是从人拉肩扛的岁月一路走来,精气神就是不一样。







现在这里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狗,一个比一个凶悍,去了一定要小心。








这样的老式推车机真是不多见,不知道老板从哪里收购的。








运输处管理科院子,过去春节供应东西时候人山人海,买房也是一阵风,后来很多票据都成了废纸。







前面大楼是运输处星火公司,也就是农工商。开始叫国泰,后来是小天鹅火锅。八十年代这里是一排平房,那时候各个单位都有服务区,也就是现在的生活网店。有豆腐房、压面房、理发部等,面条可以直接用面粉来换,理发部只有一个电推子,经常还舍不得用。机械推子夹头发很厉害,毛发拔了不说搞得满头煤油味。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理发一直用电推子就好了。








新市区的上五村、下五村,是以新一校南围墙边的马路为界线,南北划分。四村、五村运输处居民较多,还有地调处、技校、建筑公司等市政单位的。后来未迁玉门镇的老人们,家里没有暖气,继续烧煤。日子过得真是苦不堪言......







小天鹅门口的那条横马路就是安全路,洗澡堂旁边有家牛肉面不错。








原运输处东车场,过去运输处四、五车队、供应站都在这里。八十年代经常来这里看大彩电,那时候看个广告都津津有味,尽管天天都播那个孔雀电视如何如何.....







本想进去看看,门岗工态度冷漠,说话生硬。今非昔比啊,还是走吧。








这个路边过去有个下水道圆井,后来盖子被人偷去卖废铁了,结果经常有过路人掉下去,或者腿部受伤。油城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止这一个地方。







这条路名叫钻井北路,过去解放门电影院散场非常热闹。








解放门小吃部,原属玉门市饮食服务公司。曾经以小笼包子、馄饨、酱肉、146散酒而闻名。当时有名的小吃部还有南坪、中坪、北坪、三三区等,都各具特色,各有绝活。长期以来,玉门油城市政的各个单位,用辛勤的劳动和优质服务,给油城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据当年参与挖地道的老人回忆,这个小吃部里面有个地道口,地道一直通到了西河坝。







解放门这个路口以前也特别热闹,附近电影院、彩艺照相馆、新华书店、轻工机械厂大家都非常熟悉。遇上下雪天气,从北坪下来的招手停在这里为了抢人,一脚刹车下去车子开始打圈,车尾一下跑到了车头的位置。搞得车上的顾客心惊肉跳,尖叫声不断......







在那个缺吃少粮凭票供应的年代,玉门油城市政单位生活水平一点不比管理局差。当年的玉门市粮食局,就是让人很羡慕的好单位。在学校里,有些管理局的孩子,经常用沙枣玉米面发糕换人家的白面烙饼吃。随着管理局大办农场、发展养殖业,1983年又成立了生活服务公司,石油人家庭的饭桌上逐渐开始丰富起来。







三台小学校园全貌。






北坪生活服务公司附近住宅区。







跑了一上午,进屋歇歇喝点水。进入客厅,墙上一面大镜子,显得空间很宽敞。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装修,这样的模式一直延续到哈密石油基地。











伙房里熟悉的案板、案板架,洗菜池子、地板砖和阴台门。卫生间更是狭窄,坐在座便器上头直接顶在了对面墙上。这个楼房地处北坪繁华地段,要在过去很难住上的。






1979年时,玉门住宅楼只有三栋,平房有560排。到了1987年,楼房达到了160栋。






北坪药店走道。暖气管线架在空中也是老油城一大特色,四通八达无处不在。仅这一项工程,管理局在当时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楼房旁边的小房房,这个门帘看着非常熟悉。最早很多家里用沙枣壶串联而成,后来用挂历纸来卷,五颜六色的挺有意思。







从北坪西侧一路直上,来到了西河坝。







这条路上,过去老解放蓬杆车不知跑了多少回?职工上班裹着头巾、棉帽子、手提一个饭盒,这样的“土飞机”不知乘坐了多少回?










很多去了外地的老玉门都有同感,觉得玉门比故乡还亲,这里曾经留下了太多值得怀念的东西。







石油河,西河坝。好一派祁连山下壮美风光!







新落成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






参观窑洞可以从老君庙直接走过去。


















最早的炼油厂遗址。1944年,美国空军的飞机从成都基地起飞,,用的就是这里生产的汽油。








抗战时期,苏联支援的大炮从新疆赶运前线,汽车用的全是玉门油矿供应的汽油。












很早时候,人们在这里发现了“赤金”和“火漆”。因此修建了一座老君庙,用来供奉神灵,保佑日后能获取更多的财富。






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牧羊人在半山坡上安营扎寨了。








我们来到此地成为了游客,牧羊人反而成为这里的主人。





























山坡上一只绵羊掉队了,屁股上红红的一片,还不时地传来小羊羔的叫声。







原来是一只小羊在这里刚刚出生。












牧羊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径直向这边走来。







过来后二话没说,提起小羊就走。








想试着向牧羊人了解点什么,牧羊人就说了一句话:“我还忙滴呢”。














这只羊身上怎么也穿着红工服,“牧羊人忙滴呢”所以一直没搞清楚。






















除了牧羊人,还有一对情侣也来此游玩。






呵呵,诉说衷肠还真会选地方,好啊!祝福你们!


























当年,孙建初牵着骆驼由嘉峪关出关寻找到这里,发现了玉门油田。经过几代人的顽强拼搏和辛勤努力!今天,玉门油田生活基地迁入关内,市政单位迁入玉门镇新城区。大家都住上了现代化生活的小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吃水勿忘挖井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前辈们为了开发油田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精神永存!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玉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祝福天下所有玉门人幸福安康!今天的故事先到这里,下篇让我们走进北坪,一同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喧嚣。

作者:楼兰都尉 来源: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