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笔记 ‖ 豆腐,是我的性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25 21:54:07

小时候读过的古代笑话,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的故事,其中又以《豆腐》为最。出处已不可考,在网上一搜,竟然有,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如下:

有一个人,他留客人吃饭,上来的菜只有一味,就是豆腐,并且还自言自语地说:“我觉得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豆腐!豆腐就是我的性命啊!”过了几日,他到那个客人家去做客,那位客人记忆力也不错,记得他说最喜欢吃豆腐的话,于是就在所有的鱼、肉等菜中加了豆腐。但是那个人却只吃鱼肉,不吃豆腐。于是,那客人就问他:“你说豆腐是你的性命,今天为什么不吃了?”这个人回答说:“看见了鱼肉,我是连性命也不要了!

在那个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年代,这最后一句话倒真是大实话。

这本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但抛开道德评判,我还是会为这个见鱼肉就眼开的“好乞佬”(湖北老家对吃货的另一种叫法)点赞的。

老相声段子里有个桥段是比吹牛,最后的包袱抖出来就是:我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啦!其实真正的吃货也是不要脸面和斯文的

古人讲:民以食为天。老夫子也说:食色性也!人生在世,要活命,就必须要求温饱;要享受,首先考虑满足口腹之欲。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讲,人对鱼、肉之类荤腥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本能。一方面鱼、肉提供了蛋白质、脂肪等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鱼、肉鲜香润滑的口感极大地愉悦了身体感官。

所以,接受并喜爱美食,首先是符合自然法则的。那些不爱美食的人,估计会被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给淘汰掉吧?每次碰到这不吃、那不吃,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同桌进餐的人,我一方面为多吃两口好东西暗暗窃喜,另一方面又满怀恶意地担心他们的未来。真是罪过!

扯远了,赶紧回到正题。

吝啬鬼称豆腐是他的性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在过去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豆腐就扮演了鱼、肉的替代品这个角色,填补了很多人的食物空白。它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同鱼肉相比,只是口感略差。

众所周知,豆腐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应该不会和中国争这个文化遗产的继承权。

相传在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误打误撞发明的。这算是古代炼丹士们不自觉地进行化学实验的副产品,结果国人的餐桌上从此就多了一道食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很多的发明创造,大都是来自经验,跟科学无关。切勿迷信)

从此,吃货们有了口福,文人创作有了新的题材。

经过两千年的研究改良,豆腐的味道越来越好,已不能和最初同日而语了。加之衍生出众多的豆制品,更是让人口不暇接了。


从做法上讲,豆腐可凉拌,可热炒;可煎,可炸;可下火锅,可炖老汤;可唱主角,也可做配菜。

麻婆豆腐是川菜里的当家花旦,家常豆腐是检验下厨巧妇的必考科目。还有麻辣豆腐,青椒豆腐干,炒千张,都是煎炒系列。

要下火锅,就要选择白豆腐、豆腐皮、腐竹、素鸡、冻豆腐什么的豆制品,就连血块也被切成条块,称之为血豆腐,等待有人翻牌子。

如果要做汤,首推鱼头炖豆腐。鱼头要用花鲢大鱼头,豆腐要用老豆腐,要炖的骨肉分离,汤汁奶白,方有鲜香入味。其次是被称为“翡翠白玉汤”的菠菜豆腐汤,菠菜肯定要选用秋波了,豆腐要用嫩豆腐,舀到碗里,汤要清,绿是绿,白是白,主要是视觉冲击。

在我的老家,还有一种做法,叫霉豆渣炖鱼。这完全是对做豆腐的原料——黄豆的充分尊重,把榨出豆汁的残渣充分利用起来了。黄豆残渣里还留存一点蛋白质,通过自然发酵,颜色变黑,让豆渣产生一种异香后,就和刚从长江里打捞上来的鲜鱼一锅炖。当火锅的汤开始咕嘟咕嘟响时,不要急着揭开锅盖,正确的做法是,把酒瓶打开,先把酒斟满。因为这菜味道太好,一会儿就忘记喝酒了。

当然以上都是常规做法,还有一些穷凶极恶、惨不忍睹的做法也值得体验。比如臭豆腐……(先等等,我酝酿一下情绪再写)

我吃过好几种臭豆腐,比如湖南的臭干子,比如徽菜里的臭豆腐。臭豆腐制作,一般两种做法,一种是让豆腐自己污,另一种是用臭调料来污。我喜欢自己污的那种,臭得比较纯粹,深入脑干,一辈子念念不忘。


介于正常豆腐和变态豆腐之间,应该是豆腐乳。做法也有南北之分,北派以北京王致和为代表,因为有红曲的缘故,豆体呈红色,味道略甜;南派以我老家品牌“问安罗大姐”(义务广告)为代表,豆体略硬,呈黄白色,配以花椒粉、辣椒粉,味道略咸、略辣、略麻,最适合下饭。


我记得有个段子,推荐创业项目,就是做豆腐。初加工,可以卖豆浆,卤水没点好,就卖豆腐脑;水压出来少了,就是嫩豆腐,水压出来多了,就是老豆腐;豆腐没卖出去,坏了,就卖臭豆腐。总有一款适合你,值得土豪们投资。

我觉得这不完全是段子。做这行的人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豆腐西施。豆腐西施出处有多个,其中之一是鲁迅的《故乡》里的杨二嫂。据专家分析,“豆腐西施”是内涵词,南方人通常把揶揄、侮辱人、非礼人的行为叫做“吃豆腐”。鲁迅写道:“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这暧昧笔法,我服)买卖非常好,暗藏的意思就是颜值营销,在夸杨二嫂长的美。对男人而言,这豆腐吃得值。

还有一个暗藏的意思,那就是杨二嫂为什么看着年轻貌美?原因之一,就是她经常食用营养丰富的豆腐。所以,爱美的女士们,面对一盘豆腐,请戳上一筷子吧,这一口的营养绝对超过价格昂贵的驴皮阿胶了。

豆腐色白,质地柔软,亲切可人,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美称和别称。有的地方把豆腐称为白虎,把白菜称为青龙,清代赵翼有诗云“儒餐自有穷奢处,白虎青龙一口吞”,把吃个豆腐白菜都写得如此豪放大气,再没谁了!

描写豆腐最传神的诗,我觉得是这个:

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豆腐味道清淡素雅,不涉荤腥,适合吃素念佛修道之人。

所以不能小瞧这块小小的清白之物,它也是有文化的!

当你看到一个吃货,手持一串臭豆腐干,招摇过市的时候,你除了掩住口鼻,也请你为那串豆腐投上顶礼膜拜的目光吧!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除了下面这一张。


请关注这个中年胖子,让他继续胖!

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