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美食专栏(六)大溪小龙虾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26 04:05:08

    温岭大溪本来是以人杰地灵著称的,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里以出小龙虾闻名于台州。


  据考证,大溪古称桃溪,是西汉初年东瓯国的都城。明代大溪人谢铎为茶陵派代表诗人之一,官终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著有《元史本末》、《桃溪净稿》等。又比如已被建了纪念馆的赵大佑,系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其诗文温雅俊爽,著有《燕石集》。近年的大溪著名的,似乎是独具悬崖奇峰的方山。而在吃货的时代里面,大溪却因为一道“大溪龙虾”出名。





  平常称的龙虾,是海产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龙虾科的通称,又名龙头虾、虾魁等,往往是大酒店宴客的高档菜,现在乡下的老人们还有以“上桌有无龙虾”作为判断主人是否“客气”的标准。


  而大溪的龙虾是指小龙虾,它的学名叫克氏螯虾。后来,微信盛行,一些人闲着没事却又心地善良起来,不经脑子地转载了一则善意的“警世传言”,说是,。据相对比较靠谱的果壳网[1]“辟谣”: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的时间大约是一九二七年,主要是把它们作为牛蛙的饲料。且当时,基因的概念都尚未形成,更谈不上改造。但是无风不起浪,如此传言,可能与小龙虾吓人的生存能力超强有关。


  记得高二的暑假,在泽国同学“山”家的后门,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河沟,里面满是酱油瓶和塑料拖鞋之类的垃圾。小伙伴们总会找出玩的理由,就在那里钓鱼,蹲半天下来,鱼没有上钩,小龙虾倒有二十几只的收获,看着这些的张牙舞爪生性丑陋的生物,我们哪里还敢吃,自然就只能装载玻璃罐头瓶里面当宠物养了。但是,众人的脑子里面却种下了“越脏的地方越有小龙虾”的不灭记忆。就这样过去了十余年,再也未听闻食用小龙虾的故事。


  或许,是小龙虾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在南京附近缘故,江苏盱眙的龙虾在中国最早出名。似乎一夜之间,小龙虾作为一种特色菜就在全国遍地开花了。比如,在上海轻轨虹桥路站附近的“1918水煮鱼”,店家推出“十三香手抓小龙虾”甚是叫座。漕溪路的“厚味香辣馆”里面的香辣龙虾也是头牌。但是,台州的小龙虾,却要数大溪的最为正宗。


  前年夏天,一个大溪的同学邀请几家朋友前往吃小龙虾。


  到了目的地,才知道那里是由龙虾摊位自发聚集而成的一小食街,楼房都是约二层高的砖混结构简易房。一楼大厅里面人山人海,饕客们围坐着圆桌,剥食着龙虾,畅饮着酒水,桌边缘的塑料薄膜在大功率的工业电扇的劲吹下热烈地上下翻舞,甚是欢愉。


  同学带我们到预约的二楼包厢用餐。坐定后十余分钟,尚未见服务员上场,这时候就须食客屈尊跑出去催促,一个身着布满油渍工作服的小胖妞终于姗姗来迟。她问道,要什么口味,有香辣小龙虾、脆香小龙虾、原味小龙虾等等。光点了龙虾,任务往往还没有全部完成,人们尚需去楼下点“炒菜”和冷盘。大约半小时后,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龙虾就上桌了。这里盛装龙虾的器皿不是瓷盆碗,而是一个个不锈钢小脸盆。


    龙虾外观呈紫红色,其上覆盖一堆翠绿的长约十五厘米的小葱梗。人们将店家事先准备的薄膜手套套在手上,再自行取食。龙虾的样貌确有几分威武,但两只螯钳细小而无青蟹之肉可享,虾壳虽光亮诱人却不可食。友人介绍说,这龙虾的“毒物”往往沉积在虾头和虾壳中,所以,“去头剥壳”成了必修课。不想,这道程序竟然成了吃龙虾的兴味所在。你看,一只腊肠段一般长短的龙虾,最后被剥得只剩下了蚕豆大小的虾肉,如此“去伪存真”确实令人意犹未尽。





    但是,仔细想来,其实关键不在虾肉的味道,而在于吃的过程。最令人吃惊的是,几个平时贤淑的主妇,吃起龙虾来,却上下其手全无矜持,才四十来分钟竟然一连吃了五大盆各色小龙虾。原本想,这季节性的小龙虾会如诸葛烤鱼和香辣蟹一样,将逐渐淡出食客的视野,但是看了这拨女吃货的“狰狞”模样,我就有理由相信小龙虾是有长期存在之必然道理的。而男人们,将虾肉蘸着特制的龙虾酱,鲜美由口腔顺至食道及胃,促一路感官齐欢腾;配了毛豆夹,冰爽脆香,顿时教味蕾的印象多姿多彩起来;来一口大蒜炒肥肠,温滑的肠段加上香辛的大蒜叶,使虾肉的滋味平添几分厚重;就着冰啤酒,透心的金黄泡沫带着小龙虾的美味,在瞬间令人醍醐灌顶。席间的知己好友,喝五吆六,闲谈嬉笑,各种欢乐与情愫借着酒精开始发酵,呈现一派难得的其乐融融之景。


    食毕结账,也很是有趣,小龙虾与炒菜的账款是分开,细问才知道,这是两家的合作,这恰如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共生”,如此有机配合也好,做龙虾的定会更专心一些。这段小插曲,可算是我们 “买一赠一”得来的额外经验!


  临走时,同学与我预约,说是有空随时便来。但也告知,若是嫌弃路远,在温岭市区,倒是可以就在九龙的“老扁龙虾店”食之。


  后来,浙江的某家报纸刊出“吃小龙虾之后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2]”的事情,加上原来“蝲蛄和蟹类都是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医学书本经验,虽然自己不曾亲见或者探究,但是,确实就不大去了。两年来,经常路过龙虾摊,却似乎就忽略了。


  去年的一个夏日,因为公干,找到一个工作调动至此的原老同事,按照年纪该叫老大哥了,他很是客气,非要留着我吃龙虾,盛情难却,我就应允下来。


  龙虾宴的上菜顺序和味道基本上差不多,但我吃得有一些凝重,因为,席间不经意之间看到这位老哥头上徒生的白发和额前的几多虚汗。然而,他却吃得淡定,吃得坦然。


  忽地,记起某个好事的食客曾杜撰出一个趣谈:龙虾在大红大紫之际,必是被人朵颐之时。我心里一怔:大溪的名人虽多,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摒弃表面的虚繁留取内心的淡泊,未必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


  人生苦短,何必求索?

 

20134月于温岭聆涛山居 


【参考文献和注释】

1]果壳网:是中国大陆的一家泛科技兴趣社区网站。

2]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葛丹娣.发病前他吃过小龙虾市一医院发现杭州今年第一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都市快报.2013530日。

 

 

作者简介:瘦鱼,温岭籍台州作家,字之勉,号聆涛山居士。著有散文集《缱绻的故乡滋味——温岭吃货在路上》。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以便及时删除!







重    要    启    事


应广大读者要求,温岭籍台州作家瘦鱼的散文集《温岭吃货在路上——缱绻的故乡滋味》再版在即。为进一步提高文章的配图质量,我们特征集台州(以温岭为主)特色美食摄影作品作为该书再版的插图。美食摄影作品要求:

(1)务必原创;

(2)原则要求数码相机拍摄;

(3)突出乡土意境,比如馅糕、青草糊、麦饼、葱包、弹糊、炒绿豆面等

(4)稿酬经双方协商后确定;

(5)欢迎有志于共同推广温岭家乡文化的有识之士,友情提供作品;

(6)被采用的配图将在书籍中标注出原作者的署名;

(7)投稿请发 leanfishculture@126.com

(8)投稿截止日期2016年2月28日

(9)请在邮件中留下您的真实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便于我们联系您。谢谢!








作者相关文章链接: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